1 / 18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p18.doc

格式:doc   大小:30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p18.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5/26 文件大小:3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p18.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解析与范例
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一)






考试大纲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重点内容
——重在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重在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框释认识经纬网及其作用——重在利用经纬网来定位
逻辑联系
真实(事实)--模型(地球仪)
学习方式:探究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
地球仪能告诉我们什么
重点内容


逻辑联系
什么是自转(公转)--地理现象(时差、四季、五带)
学习方法: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重点内容
——重读图用图
——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
——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
逻辑联系
共性(地图三要素)--个性(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学习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用图
制图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现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人类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下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理解
(课本活动)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P3图1-2
例2: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的什么现象?(在赤道地区地球自转一周为四万千米)
由地球的形状可知,地球的半径并不是每一处都相等的,那么什么地方的半径最长?什么地方的半径最短呢?(赤道半径、极半径)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
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
,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的交替 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
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
A、10月1日17点 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
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