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冲孔灌注桩适用于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砂土层、碎石土层、砾卵石层、岩溶发育岩层或裂陈发育的地层施工,桩孔直径通常为600~1500mm,最大直径可达2500mm,冲孔深度最大可达50m左右。
2 引用标准、术语
引用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术语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台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基桩——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复合桩基——由桩和承台底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
复合基桩——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一般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控制,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称其为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受土性、桩距、桩数、桩的长径比、桩长与承台宽度比、成桩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3 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材料:钢筋笼、混凝土、粘土
主要机具:冲击钻机、履带吊、装载机、泥浆泵
作业条件
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桩基工程施工图(包括用一单位工程所有的桩基础)及图纸会审纪要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检报告
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
确定成孔机械,配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泥浆护壁灌注桩必须有泥浆处理措施。
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机械设备、备(配)件、工具(包括质量检查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防雨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施工前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作为施工依据并列入工程档案。
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 操作工艺:
桩位放样
及控制
设置
护筒
孔位放样
及控制
桩机
就位
设泥浆池制备泥浆
掏渣
边灌砼边拨导管
第二次处理沉渣
桩位二次测量校正
及控制
放入钢
筋笼
插入
导管
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
挖土
检查验收
成孔孔孔子
工艺流程:
拔护筒
操作方法
冲孔灌注桩是采用冲击钻机或卷扬机带动一定重量的冲击钻头,在一定的高度内使钻头提升,然后突放使钻头自由降落,利用冲击动能冲挤土层或破碎岩层形成桩孔,且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用淘渣筒或其它方法将钻渣岩屑排出,每次冲击之后,冲击钻头在钢丝绳转向装置带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桩孔待到规则的圆形断面。采用履带吊放入钢筋笼、插入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桩体。
桩位放样及控制
在打桩现场或附近需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少于2个;水准点的设置地点应在受打桩作业影响的范围之外。
对施工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及水准点应经常检查,避免发生误差,平面控制桩的精度应符合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高程控制桩的精度应符合三等水准的要求。根据轴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