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大小:1,73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6 2018/5/26 文件大小:1.7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丁肇中
第14课
学****目标:


3. 联系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作者简介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做教授。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背景
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彷( )徨( )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彷徨:
zhào
cuò
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知识。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急。
pánɡ
huánɡ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检查预****br/>1、注音:
2、释词:
研讨课文
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实验
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
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王阳明是什么人?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余姚(现在属浙江)人。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
大儒
作者认为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