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世界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种种批判和责难,大有将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终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把马克思主义送进人类历史博物馆之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借鉴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式”哲学论证方法,分别针对十个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质疑通过摆出事实、逻辑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针对马克思的质疑中,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⑴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⑵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⑶马克思主义倾向于暴力斗争。
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在马克思是否“过时”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结束了”,“马克思最过时的地方就是阶级问题”。在针对马克思是否结束的话题时,作者毫不隐讳地点出了“一九七六年,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有很多拥护者;而到了一九八六年,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势”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
的事实。马克思的反对者们认为在那个“工厂林立、到处充满饥饿暴动的世界里,那个以数量众多的工人阶级为标志的世界里,那个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还多少有些用处。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
,即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批判就已经失去价值了。针对这个观点,作者伊格尔顿认为“马克思本人是十分清楚资本主义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一事实的,资本主义不同历史的划分更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并且无法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
而反对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最过时的莫过于阶级问题。他们认为在现在的生活中,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阶级问题越来越没有意义。但他们似乎偷换了概念,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是在某一特定生产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态度问题。即使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平等,但也正是说明了现代社会不平等的事实。更何况,历史在发展,阶级的结构在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消失。
在我看来,现在说“马克思主义已经结束了”似乎为时尚早。一方面,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停滞在自己所处的年代,他本人很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并且也预见到了“全球化”、工人阶级的锐减和白领工人的增加。而在另一方面,即使社会上事物形式在改变,但无法否认的是,但社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例如,2011年美示威活动,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正如作者所提到的
“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一般,当今世界的不平等仍旧存在,只是表达方式改变了。
⑵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方面,反对者认为马克思将世间万物归结于经济元素,试图建立一个非黑即白的历史观,并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作者认为两条重要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一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二是历史上各种生活方式的不断交替。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
马克思肯定了经济因素的作用,但并没有将其归结为唯一因素,事实上,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的分析是持多元立场的。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用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但是历史重大事件也是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在宿命论方面,作者认为一方面马克思肯定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和决定作用,而另一方面,马克思充分肯定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不是如数学公式般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揭示。
(3)马克思主义倾向于暴力斗争
而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方面,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实施后并未能成功达到理想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们以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实施的结果是恐怖、独裁、暴政还有饥荒。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将这一切归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从未设想过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需要在社会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并且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未设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在于它的国际性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
。而在历史上,以苏联为例,在当时物质贫乏、西方社会敌视的条件下,独裁是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并不能得到充分运用。但是实际上,当时的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