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基坑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36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坑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5/27 文件大小:1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坑监测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 编制依据 1
二、 工程概况 1
三、 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3
1. 监测目的 3
2. 监测项目 3
四、 监测方案 3
1. 监测设备 3
2.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3
3. 围墙外道路、围墙内地面沉降观测 4
4. 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 5
5. 地连墙墙体变形监测 5
6. 锚杆内力变化监测 6
7. 地下水位监测 7
五、 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8
六、 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8
七、 安全与文明施工 8
八、 附图 9
九、 附表 9
编制依据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2年10月;
《土方、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4年1月;
工程地下管线调查图,2004年12月;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6);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基坑规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工程概况
广场总占地面积约为30600m²。±,基坑占地面积约为30000m2,主体建筑基底标高为-,外围纯下沉广场在±,局部下沉广场基底标高为-、-。
场地西侧有3栋民宅,距离本工程上口线18m~25m,北侧有两栋民宅和1栋办公楼,距离开挖上口线约为20m。这6栋楼列入本次监测范围内。这6栋楼的编号为:北侧自东向西分别为北1、北2、北3;西侧自北向南分别为西1、西2、西3;经现场观测,发现北3、西1、西2、西3墙体有裂纹,我方已拍照,部分图片如下:

图1 北3东北证券楼东南角图2 西1楼东侧中部

图3 图2局部放大图4 西1楼东侧中部

图5 图4局部放大图6 西1楼东侧中部

图7 西1楼东侧南部图8 西2楼东侧中部

图9 西2楼东侧中部图10 西3楼东北角
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监测目的
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监测项目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
周围建筑物变形;
地连墙墙体变形;
锚杆内力变化;
地下水位。
监测方案
主要监测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使用部位
经纬仪
TDJ2E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
周围建筑物变形
水准仪
J2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
围墙内地面沉降
测斜仪
CX-03伺服加速度式数字测斜仪
地连墙墙体变形
锚杆应力传感器
MGH-500型测力传感器
锚杆内力变化
电测水位计
——
地下水位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工作基点布置
在坑外地面四个角共布置8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位置如图JC—1所示。
监测点布置
,间距约为25m。监测点布置详见图JC—1。
监测频率
在土钉支护阶段,基坑开挖第一步完毕、坑顶散水做完后,进行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土钉墙支护施工完毕后、地连墙施工期间,基坑未下挖时每3天观测一次;地连墙施工完毕、基坑开挖期间,仍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全部开挖完毕后的15天中每3天观测一次;其后15天观测一次至观测结束。每次雨后连续观测两天,每天1次。
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1。
观测数据应用
土钉墙墙顶位移监控值为30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京冶),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围墙外道路、围墙内地面沉降观测
工作基点布置
道路沉降工作基点设在芳草地北巷西侧,围墙内地面沉降工作基点设在南侧东段平房外地面,详见图JC—1。
监测点布置
西侧、北侧围墙外道路路面、东侧东大桥自行车道路面,每侧各布置3个测点;距离基坑北侧上口线中部5m布置一测点,距离基坑西侧上口线中部5m、13m各布置一测点,距离基坑南侧上口线中部5m、10m、18m各布置一测点。各监测点布置详见图JC—1。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与土钉墙相同。
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2。
观测数据应用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为30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值,则现场经理、基坑责任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则需立即查找和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
工作基点布置
与周边道路共用工作基点。
监测点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