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思政课实践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政课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5/27 文件大小:2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政课实践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政课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调查
--以xxx为例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
班级:2班
姓名:xxx
学号:
成绩:


2015 年8 月 23 日
一、前言
社会需求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压力也在逐渐上升。同时,我国城乡也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来到城里打工,想跟上发展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由此,“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所带来的赡养、精神抚慰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沉重的话题。相对于城镇的留守老人,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留守老人所面临的困境更令人担忧:他们的经济收入微乎其微、劳动强度偏大、医疗条件较差、文化生活贫乏、情感生活缺失、权益难以保障等等。留守老人的出现,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农村老人,他们的现状如何?对于家庭养老的历史渊源深远的农村,他们的处境为何如此艰难?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去拯救这群孤独无助的“老鸟”?
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就不得不进行各方面的调查。为此,我以赤土村为例,展开调查。本次调查研究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法和走访面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象是惠安县赤土村的留守老人以及其他乡亲。调查问卷是针对当地的乡亲。我发动亲友关系通过网络将问卷传递到邻里乡亲,调查人群既有留守老人也有群众,也有其他阶层的人。对于问卷的可信性度我还是十分满意,最后在截止日前收到117份答卷。走访面谈法,我走访村里的4户留守老人家中,询问老人的精神和物质上生活情况。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文化方面也不能落后,但是“留守老人”的出现,表现出我们精神文化的欠缺。这一调查主要是想要让社会关注到留守老人,重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多给他们一点爱,少一份留守的存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既有利于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也能够力所能及的尽自己的一份力,改善留守老人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困境,何乐而不为。
二、惠安县赤土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摘要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2015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在福建泉州惠安县赤土村对当地留守老人进行调查。考虑到农村有年龄大,半文盲的人,我们耐心解释给答卷人听,然后作答,同时亲自走访了4户留守老人家里实地访谈。以下是调研报告:
、针对当地的乡亲的网络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17份。调查对象的性别:“男68人、女49人”,年龄分别是:“25岁以下”有41人,“25-45岁”有22人,“45岁以上”有54人。
2、在调查的117位问卷人中,有112人“知道留守老人”%,5人表示“不知道”%。
分析:从调查结果发现当地留守老人的情况已是很严重,大家都普遍知晓。
3 、在调查中,“您平时有关注留守老人吗”:选“经常关注”20人,%;选“偶尔关注”的有72人,占 %;选“几乎不关注”有25人,%。
分析:从调查结果发现当地留守老人的情况不为人所关注,大家只是知道而不关心如何解决,停留在表面上。
在调查中,“您觉得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怎么样?”:普遍的人认为留守老人的生活清贫,少数人表示不知道或者认为有小康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您对留守老人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有85人选择同情,25人选择给予帮助,7人选择漠不关心。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人们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