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假期实践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假期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5/2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假期实践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9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寒假,为了使这个寒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合肥学院的学生的我,在这个寒假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边山小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该生一直住校,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br/>例:相同的和:1 4= 1 5= 1 19=
2 3= 2 4= 2 18=
4 1= 3 3= …… 3 17=
3 2= 4 2= 4 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 2= 8 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题让其练****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