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10年医学类医生执业晋升相关晋升论文范例 (46).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年医学类医生执业晋升相关晋升论文范例 (46).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8/5/2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年医学类医生执业晋升相关晋升论文范例 (4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调护
作者:魏洪作者单位:237000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表现心理护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陈灏珠在全国急性心肌梗死学术研讨会介绍了心肌梗死再定义的内容: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渐下降(指肌钙蛋白T或I)或较快增高和下降(指肌酸激酶MB同工酶),至少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成形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已形成的心肌梗死:①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病理性Q波。②已愈合或愈合中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1]。
临床资料
自2003~2008年对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躯体治疗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早日康复。有效56例,无效6例。
心理表现及护理
紧张焦虑: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这类患者因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
抑郁消极: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安定积极: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心理状态。
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书上的症状想像成自己的症状,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他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盲目乐观:这类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