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标下怎么备课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陈丽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在此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成了我们教师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遵循一条原则
备课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时时刻刻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把教师备课狭义的理解为写教案,即备课就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而这样的备课往往是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甚至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这同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是相冲突的。因而新课程下备课应有新的要求和标准。
二、变写教案为备课
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的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因此,传统的备课是简单的写教案,是狭义的备课。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这样的备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再有,在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就是为教学准备的过程,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是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过程的预设。
备课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又一次提高,在备课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增长其他的知识。一次完整的备课,笔者以为要备全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备好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
(二)、要备好教材。
要有教材资源意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胡扯,还是要走进文本,以文本为依据。我们的备课还是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学语文,借教材这个平台拓展到生活方面。因而教师还必须要吃透教材,才有可能从教材联系到生活,难以想象一个在备课时不能吃透教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借助教材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
(三)、是要备好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给他们学习的时间,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因而教师在备课中,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素,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完全有可能获得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新课改特别提到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师备课中因该注意到的。
(四)、要备好教师本身。
新课改认为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五)、要备好环境。
新课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道,而应该是师生交流中的首席,但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因而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在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如不能总是高高的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运用多媒体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课件的使用,设备的准备等,有时都会直接的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附:
《罗曼·罗兰》备课内容
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本文理清文路,整体把握课文。
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
激发阅读的兴趣。
整理本文的词语、句子。
(一)备教材。大师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