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2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学课件136页.ppt

格式:ppt   大小:13,196KB   页数:1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学课件136页.ppt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8/5/29 文件大小:12.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学课件136页.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陶瓷工艺
陶瓷历史(原始时代)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大地湾文化: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己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己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庙底沟文化: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历史发展:
先有陶器, 新石器时代, 开辟了人类生活史上的新纪元.
由此发明了瓷器:
商代, 原始瓷器
东汉, 发展为瓷器
半坡遗址
中国陶瓷工艺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手制 的用红、黑、白三色绘饰带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工艺,分布地区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其中以:
黄河上游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
甘肃、青海的半山___马厂文化。
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辽宁的红山文化。
东部沿海的青莲岗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都有彩陶。
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化以至铁器时代初期的沙井文化等,也都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黄河上游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设有专门窑场,由妇女集体从事生产。
器形样式繁多:
(1)吸水、盛水用的:有尖底瓶、胡芦形瓶等。
(2)饮食用的:有钵、碗、杯、豆等。
(3)蒸煮食物用的:有甑、灶、釜、罐、鼎等。
(4)盛储用的:有盆、罐、瓮等。
原始社会的陶器(彩陶工艺)
(一)仰韶文化的彩陶:
仰韶文化是以1921年最初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仰韶文化的彩陶相当复杂,大体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以半坡类型为代表。
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仰韶文化彩陶晚期有许多地方类型,如秦王寨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和马家窑类型等。
(二)半山和马厂类型的彩陶。
(三)青莲岗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彩陶
(四)屈家岭文化的彩陶
出土的古窑址
陶器瓷器
, 瓷土

°C以下 1200°C以上
,有吸水性胎质结实不吸水
或吸水性很小
两者区别
审美特点:
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工艺
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