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梳理
测试内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原始阶段的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2)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标志着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4)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并开始用牛耕地,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战国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的过程。
(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测试内容2: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金业:
冶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冶钢:春秋晚期已造钢剑。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2)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出现,东汉成熟,先有青瓷,后有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北宋著名景德镇到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明清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宣德年间官窑的青花瓷最佳。明中后期的五彩瓷“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代发明珐琅彩。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3)纺织业主要成就:
中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激增;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明中期后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妆花缎工艺最复杂。清中期后发展金宝地新品种,也称“妆花遍地金”。
测试内容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市”的形成与发展
(1)西汉:城市设有“市”,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管理,有时间限制。
(2)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市有两个(东市、西市),市与坊分开,有时间限制。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于汇票。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农村集市有了发展。唐后期,市坊界限逐渐被打破。
(3)宋代:店铺随处可设,“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时间上早晚都可经营。开封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专业交易场所。临安店铺林立,早市、夜市昼夜相接。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北宋益州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两宋在与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两宋:开封、临安。
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