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全球移动数字电视标准及现状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34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全球移动数字电视标准及现状总结.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5/30 文件大小:3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球移动数字电视标准及现状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字电视
全球移动电视标准
全球范围内有多种移动电视标准正在使用:DVB-T、ISDB-T one-seg、ISDB-T Full-Seg、CMMB、Media-Flo、T-DMB、DVB-SH等十几个标准。
CMMB
CMMB(***多媒体广播)是一个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发和指定的一项MDTV标准。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37个主要城市进行了试播。到2009年10月,CMMB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将近200个城市。这个网络计划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采用UHF波段传输,而在偏远地区通过使用S波段同步采用卫星和地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CMMB的标准是用了满足移动设备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低功耗,高速移动性,高敏感度要求等。
下面是CMMB标准主要的技术特点:
独特的比特流格式

兼容2MHz或8MHz带宽系统,
为低功耗设置的时隙机制
两级FEC,提高稳定性和移动性标准
CMMB采用8MHz频道,频率范围470-854MHz。
ATSC-M/H
主要是美国在用,不过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一些中美国家也在考虑采用该标准。
ATSC标准(A/53)是应用于北美市场的数字电视标准,1995年被首次引进。它优化了固定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特别是针对典型的通过家用电视和机顶盒进行接收的北美市场。它还可以同时传输标清和高清信号格式。
ATSC传输方案在移动环境下并不是足够稳定以充分维持多普勒转换和信道衰减。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额外的频道编码机制就被引进到ATSC-M/H系统里用以进行信号保护。
ATSC M/H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使得人们需要去应对以保证信号成功的传输和接收,这些挑战包括:
连发数据  
节目以分包的格式而不是以数据流的格式发送给收看者;
M/H系统以IP数据格式为基础,并允许未来条件下的变更和扩展;
M/H标准能够为移动设备传输数据文件
 编码和复用
MPEG-
传输流
在传输流输出中,IP封装M/H数据被转换以满足一般的ATSC TS流,同时还为了兼容传统的8-VSB接收器
省电
ATSC时隙多路传输,M/H数据引入时差概念
DVB-T and DVB-H
1997年首次公布DVB-T时,并非针对移动接收器。但是得益于后来成功的试验成果,DVB-T移动业务已经在欧洲和东南亚得以推广。事实上,随着形态各异的天线接收器的出现,以前针对固定接收的大部分服务现在同样可以在移动接收器上实现了。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并不十分适合直流电设备或是在高速行驶中的列车等一些极端的条件下进行接收,通过优化算法和采用其他应用,包括低功耗接收芯片的应用,DVB-T在近年来已经演变成一项移动和手持技术了。
地面(DVB-T)与移动手持(DVB-H)版本都在使用。固定的DVB-T版本采用更激进的64QAM。DVB-H版本则工作于470-854MHz范围中的6/7/8MHz频道
DVB-H (手持设备数字视频广播)将DVB-T的理念向前推进了许多,该标准优化了在高速交通工具上以电视为基础的手持设备的数字电视的接收。
与DVB-T 相比,DVB-H的主要条件/修正如下:
时间限制-以节省电力
MPE-多协议封装
在MPE水平的迅速纠错(FEC),以获取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