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邯郸龙文化专题研究
目录
一、龙 64
64
65
65
65
68
——龙生九子 70
二、龙文化 70
70
71
76
77
78
三、邯郸龙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79
80
80
(太行山) 82
4.“泊村龙都” 83
(牛叫河) 83
84
84
:龙文化标志区域 8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85
,深度不够 85
85
3、龙文化的旅游开发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86
五、开发设想 86
:龙的图腾园林 86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龙脉旅游开发 88
:各种带有龙图案的旅游商品 89
89
邯郸龙文化专题研究本专题不在协议之列,基于其文化价值,根据相关成果整编并述及规划者保护与建设的建议。
龙是中华先民的图腾,龙是中国的象征。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唱出了中国的热情。龙与中国人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人对龙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考古发掘证明,八千年来,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对每一个炎黄蚩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唐人街(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来形容中国人和中华古国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一、龙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
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东汉王符认为“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转自《中国画蛇》)。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蕴含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
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一个图章、一个徽记。
古代文献资料中有关龙的种类众说纷纭。传说中的龙各式各样,对龙的分类办法也是多种多样。例如:清初张英等人所编著的《渊鉴类函》一书就辑录了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方法认为:“有四种龙:(一)天龙,守天宫殿持令不落者;(二)神龙,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者;(四)伏藏龙,守轮王大福人藏者。”第二种分类方法认为:“龙有五种,象龙、马龙、鱼龙、虾蟆龙,此四种旁类;蛇龙,五龙之长,是正类。”三国时期张辑也有一种分类方法:“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这几种分类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前三种分类方法想象的成分太多,没有多少依据。张辑的分类方法虽然有所依据,但是不能将古代文献资料中所涉及到的龙的全面地反映出来。我们暂且从颜色、形貌、质料、善恶四个方面将古代文献所谈到的龙分别罗列出来:
从颜色来划分,有黄龙、黑龙、白龙、赤龙、紫龙等。
从形貌来划分,有蛟龙、应龙、虬龙、螭龙、夔龙、毛龙、骊龙、斑龙等。
从质料来划分,有金龙、铜龙、石龙、土龙、布龙、草龙、火龙等。
从善恶来划分,有青龙、毒龙、孽龙等。
通过分类也可以看出: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龙这种动物,龙完全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物。同时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龙的种类的想象也非常丰富。
关于龙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