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定位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1级计科2班
学号 1110311237
姓名胡冉
成绩
教师陈菲
2015年 6 月 3 日
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针对射频识别技术的信息泄露、信息篡改、追踪标签等安全问题,提出标签保护和加密机制等技术方案;针对无线传感网节点信息被非法俘获、窃取、攻击等安全问题,提出密钥管理控制、建立安全路由、增加节点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技术方案。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以感知为核心,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与智能处理。它们分别由物联网的三大部分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来实现。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是感知层技术,它与人体的皮肤与五官的作用相近,用于感知物体并采集信息。感知层由传感网和感知设备两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ID)、WSN 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红外感应、视频技术、条形码扫描等。近几年来,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WSN传感技术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RFID):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快速、实时,并能够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该技术被公认为本世纪10大重要技术之一。RFID一般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个组成部分。它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能够实现双向的数据通信,识别目标对象继而获取相关数据。电子标签内保存有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用来标识物体基本信息。它们嵌入或附着在物品中,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定位。电子标签具有存取信息的时间短、读取信息的距离远的优点。此外,由于电子标签的信息存取均设有密码保护,所以,它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将内存的标识信息回送给阅读器,它们之间传送信息是在通信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天线是一个“桥梁”,在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发挥着射频通信功能。总之,借助于RFID,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对各类物品进行标识和获取信息。业界人士认为,RFID将成为未来几年内代替条形码的关键技术之一,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和智能购物等领域。
WSN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一种多门学科交融的现代科技,它主要研究在自然物品上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和处理。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核心,它能够对物联网中物物之间和物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由大量微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被部署在监测环境中,形成一个自组织的无线通信网络。WSN感知、采集和处理整个网络中感知对象的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观测者。WSN的缺陷是它仅能获取感知对象的标量信息,由此,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它在WSN的基础上增加了获取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数据信息的功能。
RFID安全技术(1)标签保护:电子标签在RFID中发挥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