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河桥梁概述
一、历史上的海河桥梁
中国七大水系,干流仅有七十多公里的海河,像一棵主干不高却枝杈繁茂的大树,荫及数省市。处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也成为一座带有浓厚“桥文化”色彩的城市。她和许多临江河近水域的城市一样,不同年代建造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吊旋的解放桥、金刚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建城历史并不太长的天津,若没有近代以来大量造型各异的开启式钢桥,她的“桥文化”历史不会在全国享有令人瞩目的地位。桥梁专家茅以升有一句话:“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
下面来给您详细介绍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说过:“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多河道的城市。
天津早期的桥梁,大都是跨越小河和沟渠的小木桥或小石桥。在天津,海河、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等,流经市区的一些较大河流,早期都是依靠渡船,连接两岸交通。随着漕运和盐业的发展,天津日益繁荣。从清康熙末年到同治末年,在一些重要交通河口开始修建浮桥。
天津最早的浮桥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地点在现今的红桥区西沽。当时,有这样的记载——“制巨舰,贯以铁索,排列水面为浮桥。从此行旅往来如履平地。”历史上,“浮梁驰渡”曾经是天津的八景之一。天津城历史上著名的浮桥有:盐关浮桥、院门口浮桥、北大关浮桥、大红桥浮桥、大伙巷浮桥等。“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繁忙的商贸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浮桥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于是改建正式桥梁。清代光绪13年即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钢结构大桥建成。为了满足河道通航的要求,这座桥的桥面高,纵向坡度陡,桥面高悬在空中,好象长虹凌空飞架,所以又有“虹桥”之称。1924年,虹桥被洪水冲毁。为了通行,临时在这里建了一座浮桥,叫做大红浮桥。1933年开始在这里筹建新的大红桥,四年以后大红桥竣工。工程费用共计26万元,资金由天津海关附加税中提取。
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在直隶总督行馆前的南运河上建成,取名金华桥。它替代了原来院门口的浮桥,老百姓俗称这座桥为老铁桥。
1917年,南运河改造时,又将其移建于北门外的北浮桥处,仍然称为金华桥,这座桥也是我国最早的开启式钢桥。
1902年,在老龙头火车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龙头开启桥,它替代了原来的老龙头浮桥。1926年,在老龙头桥的旁边又新建了一座悬臂式开启桥。因为钢桥当时处在各国租界地之内,所以被称为万国桥。以后,这座桥又先后被改称为中正桥和解放桥。这座桥在筹建时,曾经有17家承包商投标,设计方案达31种,是当时中国开启桥中工程最大的。花费白银125万两,也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曾对这座桥进行开启试验,结果运转良好。专家证实,天津的解放桥也是全中国旧钢桥中唯一还能开启的桥。
1903年建成的金刚桥,老百姓俗称新铁桥。由于桥面较窄,1924年在旁边又另建一座新桥,新桥仍沿用金钢桥的名称,由美国施特劳斯公司设计并供应材料,中国大昌公司负责安装。新建的金钢桥是立转开启,形式很像古代护城河上的吊桥。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在当时还安装了抗地震的设施。
20世纪初期,天津市的桥梁建设进入由浮桥、木桥改建为钢桥的历史性跨越。
1906年,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