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田间地头的深刻改革.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田间地头的深刻改革.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8/6/1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田间地头的深刻改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田间地头的深刻改革——透视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
与农村税费改革时相比,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大幅度减少,而乡镇政府服务农民的职能进一步凸显……记者近日从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始于2004年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目前已经进行改革的乡镇已达33524个,%,17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其他省(区、市)已经全面推开,预计2012年可按时完成改革任务。
如何通过改革让基层政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减:乡镇机构逐步“瘦身”
“原来有13个人拿工资,守摊子;现在通过竞聘,由4人负责全镇农作物保护和农业技术推广,干的活没少,效率还提高了。”曾在湖北省咸宁市横沟桥镇农技站任技术员的徐建国说。
在当地的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技站和其他“七站八所”一起改为公益性服务组织。但重新竞聘上岗后,徐建国的年薪反比改革前多了两三千元。在湖北省,通过机构改革,财政供养人员减幅近四成。
不少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农业税取消以后,干部们都在思考:乡镇政权规模如何掌握,政府组织结构如何确定,富余人员如何分流安置等。换句话说,改革能否真“瘦身”?
基层不乏创新活力。长治市在山西最早开展乡镇机构改革。长治市编办主任张富梅介绍,改革中长治扩大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领导职数控制在7至9名,工作节奏加快,行政效能提高。
人员分流及安置问题堪称“硬骨头”。各地在全面加强控制,防止乡镇机构人员出现新膨胀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妥善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和安置。对没有正式录聘手续和乡镇自行使用的临时人员,予以清退;对不能胜任本职岗位的人员,或转岗安置,或由财政给予适当扶持,引导其自谋职业。
啃下这块“硬骨头”之后,各地对乡镇机构精简整合:浙江每个乡镇改设党政综合、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等“五办”;湖北的乡镇从改革前的5个办公室精简为“三办”。黑龙江省兰西县乡镇则不设机构,只设党委秘书、组织委员、民政助理、计生助理等13个岗位……通过改革,各地乡镇机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瘦身”,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设“农业帮手”促农民增收
如何尽快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共享发展成果?乡镇机构改革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为此,一些地方探索成立促进农民增收所急需的各类帮手。
在广西田东县祥周镇,当地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等,帮助农民完善香葱产销“一条龙”服务。目前,该镇中平村在“农事村办”服务站的帮助带动下,年种植香葱3000多亩,日收购外运香葱1万公斤以上。仅靠此项,全村农民年收入达1500万元。
在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政府面向农业生产设立了各类“农村服务中心”。该镇长沙村养殖大户杨小红说:“要不是镇上帮我修通了引水沟渠,农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给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解决了很多生产销售难题,我哪可能养100多头肉牛?”
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东山社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居民姜永亮家中有5亩地,以前一年收入仅有四五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姜永亮加入了“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就摘掉了“穷帽子”,出栏水貂800多只,收入8万元。目前诸城市有90%的农民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要把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