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宁皮革产业提升规划(草)
(2009—2011)
海宁市经济贸易局
二○○九年六月
前言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是我省块状经济的典型,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集聚优势明显、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特色经济。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皮革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向依赖度过高、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恶性竞争问题严重、创新动力不足、环保压力加剧,产业集群亟待升级。特别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海宁皮革产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为加快皮革产业转型升级,海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战略构想为参照,立足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坚持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相结合,坚持突出企业主体与加强政府引导相结合,通过构建多功能、广辐射的区域龙头系统,集团化、模块化的区域生产系统,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品牌系统,开放型、自生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服务系统,科学化、一体化的区域提升系统这六大系统,最终实现海宁皮革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提升海宁皮革在全球价值链的话语权和掌控能力。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我市皮革产业的全球价值区位 1
三、皮革行业优势与劣势 2
(一)优势 2
(二)劣势 4
四、转型升级目标 6
五、转型升级基本路径 7
(一)构建多功能、广辐射的区域龙头系统 7
(二)构建集团化、模块化的区域生产系统 7
(三)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品牌系统 7
(四)构建开放型、自生型的区域创新系统 7
(五)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服务系统 8
(六)构建科学化、一体化的区域提升系统 8
六、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8
(一)构建区域龙头系统 8
(二)构建区域生产系统 9
(三)构建区域品牌系统 10
(四)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11
(五)构建区域服务系统 12
(六)做好“皮革之都”大文章 13
七、重点实施项目 13
(一)龙头类项目 13
(二)生产类项目 14
(三)品牌类项目 15
(四)创新类项目 16
(五)服务类项目 16
(六)文化类项目 16
一、基本情况
2008年,海宁全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2062家,从业人员约73348人,,,皮革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国同行业首位,但经济总量上升速度减缓。2008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134家,,%,,%。全市年产皮革服装2813万件(套),鞣制革皮产量折合牛皮为1260万张,皮革沙发530万套。
皮革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皮革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1/4。从整体情况来看,皮革产业的兴衰,对于我市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我市皮革产业的全球价值区位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皮革第一大国,并呈现出上升、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的制革技术排在意大利、韩国等发达国家之后,列第二梯队;皮革机械则处于第三梯队的位置,皮革化工位列第四梯队。我市主要以制革、皮革沙发、皮装为主导产品,并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目前国内其它皮革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特色为:珠三角主要以皮革、毛皮和箱包等皮革制品为主,拥有影响广泛的专业市场;福建晋江地区以生产运动鞋、休闲服饰的生产基地为代表;桐乡形成了颇有影响的裘皮加工基地和贸易市场;温州的制革、制鞋产业,是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之一;山东皮革产业以牛皮沙发革、猪皮制革为主;河北辛集以绵羊皮服装革加工最具特色;河南桑坡形成毛皮产业集群;四川皮革工业发展比较配套,制鞋已形成产业集群。
全国皮革行业形成了从北到南的沿海发展格局,各个省份的特色产业带分布明显,其中浙江集中度最高。浙江皮革产业在产业链上形成了毛皮
——制革——服装——皮鞋的产业分布,我市毗邻上海,其制革、皮装等产品,与温州制鞋、桐乡毛皮错位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三、皮革行业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
我市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皮革、皮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皮革工业的产业规模、工艺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2008 %( 亿元);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企业总利税的12.%( 亿元); 亿元,%( 亿元)。
除了生产加工之外,我市还拥有发达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