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各论
第一章肺病证
第二节咳嗽
李正良 **********
概况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呼吸专科:95% 普通内科:50%
唯一的症状或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或非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呼吸科门诊量的10%-38%
美国估计每年有2千4百万人次就诊
6/1/2018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
协助机体排出过多的分泌物及吸入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是预防感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咳嗽可保持患者在致死性心律失常发作中意识清醒和/或将心律失常转复为正常心律
6/1/2018
咳嗽的生理意义
咳嗽的危害
心血管、神经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器、
骨骼肌、呼吸器官的多种并发症
300mmHg以上的胸内压
高达280m/s或500里/小时(85%声速)的气流速率
收缩压达140mmHg(胸部正压时为75mmHg)
能量可达25焦耳
剧烈咳嗽
6/1/2018
概述
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疾病,也是肺系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
《医学六要》“百病为咳嗽难医”
6/1/2018
6
概述—病名释义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咳嗽有痰有声
干咳—肺气不清—燥邪、气火
痰嗽—脾家有湿—痰湿内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
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
7
概述—历史沿革—《内经》
病名出自《素问· 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内经》对本病的贡献:病因病机、症状、证候分类、转归、治疗等均有较多论述。
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说明咳嗽乃肺系受病。
《素问· 咳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指出了常见病因。
《素问· 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也可以导致咳嗽。
8
9
概述—历史沿革—分类
《素问· 咳论》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的特征。
《诸病源候论· 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
《景岳全书· 咳嗽》“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切合临床且实用。
10
概述—历史沿革—治疗
《金匮要略》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篇”、“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多种咳嗽的症状和治疗,其许多方剂为后世沿用。如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苓桂术甘汤、金贵肾气丸等。
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程钟龄《医学心悟》创立止咳散,根据肺为娇脏的特点,其配伍“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成为治疗咳嗽的明方。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