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成为高科技人才,也不可能对国家有多大贡献,甚至可能产生危害。而小学生正处于自身性格的形成阶段,所以小学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他是提高整个社会素质的最根本步骤。
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线老师更应该深入贯彻这些意见的精髓,真正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实好,才能加强和改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苏格拉底说过,“知识就是道德”。那道德就是知识吗?作为老师是不是传授了知识就是传播了道德呢?相信老师们都会说“不是”,知识就是道德,说的是一个有知识的人首先是有道德的人,有道德后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处,真正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传授知识,就是要传播道德,而不是知识本身。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应该是这样,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就强加给他们规定,只要求他们做到,而自己却没有做到。比如要求孩子们保持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那老师是不是先做到这一点了呢?在我教的几个班级了,有这样两个班,一个班的班主任每次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讲桌上收拾整洁,然后在开始上课,这个班里的孩子们久而久之也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每个任课老师一进教室看到的都是整洁的课桌,干净的地面,都问这个老师是怎么教育的孩子这么好,其实这个老师什么都没有说,只用他的行动就感染了全班同学。而另一个班的教室地面上永远都有垃圾,孩子们的课桌上也是乱糟糟的,再看老师的讲桌,粉笔末一层,各科的作业一堆,讲桌上有各种各样学生丢的文具等等。各任课老师也注意到了两个班的差别,但也仅限于说第一个班有多么好,班主任工作做的多么到位,可是并没有关心第二个班能不能也变成这样,谁也不会去指责这个班主任,因为这个班主任他也会教育他班的孩子,让他们收拾讲桌,收拾课桌,打扫卫生。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师上课前坚持整理下讲桌,就会有第二个老师这么做,更多的任课老师都做到了,相信孩子们也会做到。一个好的行为只要有一个跟随者,就会带动更多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次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这一点大部分老师都能做到,比如学习一篇英语对话,对话内容是学习比较级,Sam is taller than Daming,Sam比Daming更高,做练习时就有可能有这样的对话,谁比谁更矮,谁比谁更胖,老师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看到同学们的优点,而不是抓住缺点嘲笑同学,这样一节英语课就起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不管在什么课中,数学,体育,音乐等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老师温暖的话语最能给学生以正确前行的力量。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告诉学生对与错,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这就是“知识就是道德”的真正含义。
老师们的行为重要,但是也要依附于学校这个大环境。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影响并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德育工作必须致力于创设足以感染和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良好氛围。通过多渠道、多情境多媒体的综合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感化和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所以学校在考评学生时,学习成绩是一个方面,道德成绩呢?是不是也可以加到总成绩中,让每个老师不只给学生一个知识的成绩,更给予道德成绩的评价,这需要学校制定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用一个分数或一个优良来评定。比如在表扬时把学习成绩的表扬放在次要的位置,把行为道德好的学生的表扬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宣扬这种道德品德好的孩子,比给每个学生一个评价更为实用。有了良好的道德环境的氛围,老师学生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心,才能养成积极进取的向上的精神。
有了良好的氛围,有了行为示范,以身作则的老师,有了渗透道德教育的课堂,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良好运转,祖国的花朵才可以茁壮成长,有了道德的准则,社会才会进步,经济才会发展。从小学生开始,让道德建设之树长成参天大树,并永葆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