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巴黎圣母院》.ppt

格式:ppt   大小:12,003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巴黎圣母院》.ppt

上传人:w447750 2018/6/2 文件大小:11.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黎圣母院》.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巴黎圣母院
雨果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简介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 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幼年受母亲的影响,政治观点偏于保守,最初的作品都是一些歌颂王朝威仪的颂诗,曾经受到国王的赏赐。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文学观点也逐渐从保守立场转向浪漫主义。
《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创作于他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推翻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随之建立,人民群众的处境日益恶化。拿破仑以平息国内判乱和击退国外封建联军而震动全欧洲,但随后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天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1830年七月革命后,掠夺革命果实的银行家统治着法国,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而《巴黎圣母院》这一经典名著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创作背景
创作缘起
“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有个手刻的字:
ANAΓ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苦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创作缘起
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他把衣服锁在柜子里,免受出门的诱惑,一心钻在小说里,像走进牢房一样……从此之后,他除了吃饭睡觉,不离书桌。唯一的消遣是晚饭后同来访的朋友谈一小时天。有时把白天写的东西读给他们听……文艺创作占据了他的身心。他不感疲乏,也不觉寒冬的来临,12月他却开着窗子工作……终于,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人物形象
爱斯梅拉达(Esmeralda)
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有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她挽救了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甘果瓦的生命;她还不计前嫌送水给受刑时的卡西莫多;她对爱情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丝毫不怀疑心上人的背叛,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他的坏话;面对克洛德的***威,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犯”,并被判处绞刑。

她的毁灭,是对封建专制残酷统治和教会邪恶势力的有力控诉,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突出了当时教会、法庭的不负责任,以诬赖的方式,平息人民的愤怒。而作者则把爱斯美拉达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