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6/2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13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男82 例,女131 例,年龄52~86 岁,住院期间死亡11 例。其中纯运动性偏瘫68 例;纯感觉性偏瘫79 例;构音障碍—笨拙手综合征36 例;共济失调性偏瘫30 例。213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19 例,%。其中女性72 例,%。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以2006年mol/L或餐后2 h血糖≥ mmol/L。 cm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常以头颅CT或磁共振为诊断标准(心脏有血栓者除外);一个梗死灶为单发,两个及两个以上为多发。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将213 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又分为两组:B1组(病程≤10年)和B2组(病程>10年),分别进行对照研究。各组患者的平均血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年龄提前,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而B2组上述指标又高于B1组(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及死亡情况比较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梗死部位均以基底节及辐射冠为主,而在梗死数目上,糖尿病组以多发为主,B1组、B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糖尿病组以单发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梗死部位及梗死灶数目比较糖尿病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愈高,说明糖尿病可加重脂代谢紊乱,促使脑梗死发生(见表3)。表3 两组血脂比较
3 讨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因供应脑部的动脉发生粥样性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或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动脉病变首先为动脉内膜损伤、破裂,随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管壁变性增厚,使管腔狭窄,动脉变硬弯曲,最终动脉完全闭塞导致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将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症状轻,但不易恢复[1]。有时发生脑梗死也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这主要取决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快慢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脑血管解剖有无畸形、是否建立了充分有效的侧支循环以及阻塞的部位等[2~4]。糖尿病是脑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且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钱荣立[5]报道:43%的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其中55%为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10倍[5],其中88%为缺血性脑血管病[6]。有人用大鼠的肾动脉做试验,发现糖尿病大鼠的肾动脉多数内皮凹凸不平,指压样切迹加深,部分内皮单核细胞穿越现象和单核细胞黏附。本组资料中213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9 例合并糖尿病, 治疗好转率为77%,病死率为23%;而94 例腔隙性脑梗死无合并糖尿病的好转率为96%,病死率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