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住院患儿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133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住院患儿的护理.ppt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6/2 文件大小:1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住院患儿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常见症状)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儿科护理教研室
儿科副主任医师徐芸
儿科常见症状护理
一、发热
二、哭闹
三、呕吐
四、腹痛
一、发热
问题:
?发热的特点?
?
?
(高热)的潜在危险是?
?
一、发热
【概述】
正常小儿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随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清晨2~6时最低,下午5~7时最高。
正常小儿
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
℃~℃
℃~℃
影响因素:
进食、运动、哭闹、衣被过厚、
环境温度过高----体温略升高;
饥饿、少动、保暖条件不佳----体温过低。
新生儿、婴幼儿和体弱儿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
测体温宜在休息后,饭后1小时、安静时进行
一、发热
基本慨念:
凡体温超过正常称发热。
低热:
高热:
超高热:
长期发热:持续发热超过2周以上。
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发热的原因

感染是引起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任何病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急性发热、高热、长期低热

大量组织破坏或坏死、抗原-抗体反应
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
体温调节功能失常
发病机制
分致热源性和非致热源性两类
(1)致热原性发热较多见
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
①外源性致热原:
病原体及其
代谢产物
抗原抗体
复合物
类固醇物质
及多核苷酸
淋巴细胞
激活因子
炎症渗出物
发热
外源性
致热源
发病机制
(1)致热原性发热较多见
②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由于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所致。
大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产热大
于散热
发热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与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高热、持续发热对机体产生下列不良影响:
①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
②心搏加快,表皮血管扩张,故心血管负担加大;
③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或抑制,引起烦躁、惊厥
或昏睡、昏迷;
④消化功能紊乱,常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⑤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对康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