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

格式:ppt   大小:12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6/2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约从弘治至隆庆(1488——1522)年间,诗文领域内经历了一次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前后七子打着复古的旗号,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并给民间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造成创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是“唐宋派”。
第一节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前七子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是一个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王九思、康海、边贡、徐祯卿、王廷相等成员的文学群体。《明史·文苑传》称:“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
他们对明初文坛“尚理而不尚辞,入宋人窠臼”的现象不满,便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以复古自命,实则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复古手段而欲达变革之目的,此乃其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1、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人。家世寒微,祖父由“小贾”而致富,其兄长以经商为业,故其有诗文对商人善牟利颇表赞许。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为官刚劲正直,敢于同权宦、皇戚作对,以至屡次入狱,后又参与弹劾宦官刘瑾的活动,几度下狱。“傲睨一世,以是得奇祸坎土禀终身”(袁衷《空同集序》)。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上书孝宗皇帝,历数皇后之父张鹤龄之罪被抓,差点为此送命,出狱后街遇张氏,仍痛加斥骂,用马鞭击落张氏两颗牙齿,足见其性格之刚直。有《空同集》。
李梦阳论文主张复古,是为反对“宋人主理”的倾向:“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又作诗话教人,人不复知诗矣。”“宋儒兴而古之文废矣。”
李梦阳论文又重视表现真情,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并认为《琐南枝》之类民歌才是文人应学****的对象,并说:“予之诗非真也,王子(叔武)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诗集自序》)
李梦阳论文还讲求格调。提出“文必有发式,然后中谐音度”,又说“夫追古者,未有不先其体者也”。所谓“格”是对文学总体上的美学特征的追求,“调”主要指诗歌音调的和谐完美。
他还注重文章的法度,如《再与何氏书》说:“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必一虚,叠景者必二。”等等。又说:“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罔袭其辞。”虽然从理论上他并主张僵硬的摹拟古人,但“尺寸古法”的要求仍造成了较大的负作用。
李梦阳发起的文学复古运动有力扭转了当时的文学风气。《四库提要》称:“学者翕然宗之,文体一变。”袁宏道也说:“草昧推何李,尔雅良足师。”
从整体上说,李梦阳的创作并不能完全实现他的主张,但一些优秀的著作写得雄浑豪壮,可以看出其所追求的高格究竟何指。如《秋望》诗:“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他有些诗写的感情极为真挚,写出了以前诗歌中较少见到的内容,如悼亡妻的《结肠篇》:“言乖意违时反唇,妾匪无忤君多嗔。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此诗写出夫妻生活中的隔阂,真实地描写了妇女在情感上的要求与遗憾,这已经闪烁着晚明文学的新精神了。
李梦阳复古主张的局限:
(一)他企图用“复古”来廓清“台阁体”流弊,并提出比较好的切合实际的主张,但也给文坛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惟古是尚:“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集》)。
第二,在诗与现实关系上,李梦阳虽然提出“诗者,感物造端者也”的较好观点,但由于他把古人的作品看作完美无缺的最高准则,故多有笑他“模拟剽窃,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就连何景明也批判他尺尺寸寸模拟古人,有若古人“影子”,不能“舍筏以登岸”,“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与李空同论诗书》)。
第三,“前七子”主张模拟古人,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眼。李梦阳说:“文必有法式,然后中谐音度。”(《答周子书》)难免因复古而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