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中国区域经济.doc

格式:doc   大小:83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区域经济.doc

上传人:n22x33 2018/6/3 文件大小:8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区域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中国的区域经济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巨大的区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经济文化条件差异较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本章共分为五节:第一节介绍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第二节比较并分析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第三节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第四节讨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第五节讨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章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空间结构上认识中国经济。
第一节中国区域经济的界定
中国区域经济的地理界定
一般而言,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另一个是经济区划。所谓的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所谓的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一个经济区划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
中国大陆区域经济的划分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参见图4-1)。中国政府以三大经济地带为基础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进行区域规划;经济学家们通常利用三大经济地带讨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三大经济地带的行政区划与自然禀赋(参见表4-1):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共9个省、2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这一区域的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区域开发的历史比较悠久,技术力量较强,工业基础雄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等,共8个省和1个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这一区域的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在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等,共1个直辖市、6个省和3个自治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部、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表4-1中国大陆三大经济地带的行政区划和禀赋条件
区域
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
禀赋条件
东部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共9个省、2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
,%。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
中部
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等,共8个省和1个自治区
,%。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
西部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等,共1个直辖市、6个省和3个自治区
,%。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以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简称“七五”计划)为准。
三大经济圈的基本特征
三大经济地带是对中国大陆经济整体的粗略划分。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参见图4-2)。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