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pdf

上传人:gd433 2015/6/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 h esis fo r th e D e g re e o f M a ste r,2 0 0 9
U n iversity C o d e : 1 02 69
Re g istered C od e: 5 1 0 6 0 5 0 0 1 8 2
E a st C h in a N o r m a l U n iv e r sity
E m P iri c a l R e se a rc h
o n In fo r 刃比a tio n C o m m o n s
o f A C a d e m ic U n iv e r sity L ib ra ry
D e P a r tm e n t: 妙鲤迪吐翅州独迪巡蜒鱼恤必”choo,
M ajor : 巫鱼)rm a tio n S c ie n e e
R e se a rc h In te 代 sts :
坦哑川a tion 班 so u rce M a n a
S u P erv isor : 鱼丝 H u an X iu w en
Po stg r a d u a te d :
A P ril,2 0 0 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神了一了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
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私筱题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乙·占
应俊题-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姓名职称单位备注注
范范并思思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主席席
闻闻毅声声副教授授华东师范大学学
金金武刚刚副教授授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我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证研究
摘要
信息共享空间(IC )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兴起于北美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信
息服务模式,并己经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她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
念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被动的服务向主动、动态的服务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仅
提高了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提升了服务内涵。并且在面临
其他行业信息机构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对于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
起到了强大的作用。IC 的建设己成为新世纪高水平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
管理的标志性服务项目之一。在这之后,欧美图书馆界掀起了 IC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
索的热潮,而国内近几年对 IC 的研究亦进入了一个高潮,希望通过 IC 来创新图书馆
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本文借助于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 2008 年新校区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机遇,开展了 IC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基于实践,对国内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信
息共享空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跟踪式的分析,合理配置及应用各类资源,创新图
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
空间的理论基础系列进行补充,同时,希望构筑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例
模型。
本文共六章。分别对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各种构建要素进行了阐
述。
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全面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方法和创新点。同时,阐述了 IC 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对 IC 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现状,
并以此为依据概括和总结了 IC 的概念、结构、特点等。
本文第三章主要从 IC 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IC 对知识和信息的转换、IC 与信息
素养、IC 与学****理论研究这几个方面阐述了 IC 与图书馆的关系。
本文第四章主要以构建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信息共享空间为主线,详述了江湾校区
构建 IC 的过程。从构建的准备阶段、 IC 初步方案的设计到 IC 的软环境建设、资源
建设、服务设计和全面质量管理建设等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本文第五章阐述了目前在我国要充分发挥 IC 的作用与潜力所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本文的第六章主要总结了研究工作的成果,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以及对后续研
究的设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