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rabbitco 2018/6/4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预****br/>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风烟俱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蝉则千转不穷,辕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这样写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7、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8、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用“”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9、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何许人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性嗜酒
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
常著文章忘怀得失戚戚
汲汲兹若人之俦衔殇赋诗
以乐其志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因以为号焉。
3、好读书,不求甚解。
4、或置酒招之。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6、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7、短褐穿结,箪瓢镂空,宴如也。
8、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9、忘怀的失,以此自终。
1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文看,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2、最后一段“赞语”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此文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
4、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6、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8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
9“单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单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设什么?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祗辱于骈死于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其意. 持策而临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
1、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要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
3、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请谈谈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