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ppt

格式:ppt   大小:9,20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8/6/4 文件大小:8.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视觉传达2班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安徽
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
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
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
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简介
李鸿章(1823─1901),任封疆大吏40余年,位高权重。清政府在其死后特旨予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后又于京师建立专祠,由地方大吏春秋致祭。这是有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当时,他在国外的知名度也是“中国第一人”,外国人“知有李鸿章,不知有清国”。欧洲雕塑家把李鸿章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日本的“世界之五大伟人明信片”中也有李鸿章。
李鸿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可以说,要了解近代中国,不能不了解李鸿章。中国近代思想家粱启超在所著《李鸿章传》中说,对人物评价,“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
李鸿章书法作品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介绍
一洋务运动的先觉者
“洋务”泛指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关系的一切事务。“洋务运动”则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史概括。对洋务运动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今天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的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林则徐、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蹉跎20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付诸实施,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才开始发起以图谋富强为宗旨的、向西方学****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在朝中有奕、文祥等人,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而经营时间最长、兴办洋务事业最多、贡献最大的则是李鸿章。
洋务运动初期,李鸿章是洋务派中最先从行动上向西方学****的人。1862年,他率淮军赴上海***太平天国,并很快升任江苏巡抚。叹于洋人武器之威力,惊呼“真神技也”,视为“攻城利器”。他认识到,中国兵器不如人,必须引进西洋兵器。他认为,“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在军费紧张的条件下,大量购买洋枪洋炮,派官兵向洋人学****技术,聘请外国教****训练部队。1863年,又创设“炸弹三局”,即英人马格里主持的先在松江后迁苏州的洋炮局及两个上海洋炮局。李鸿章的洋炮局“广觅巧匠,讲求制器及制器之器,击锐摧坚,业已著有成效。”李鸿章所办的苏州洋炮局买下了阿思本舰队的机器设备,开始用蒸汽动力和西洋机器进行生产。这比1861年曾国藩设立的安庆军械所全用手工劳动更为先进,而由手工劳动到蒸汽动力带动的机器生产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中国是由李鸿章率先引领的。
同时,他在上海设立了广方言馆,这是继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一年之后,地方上建立的第一所外语学校。他认为,学****西方长技必须从学****西方语言文字入手,只有通晓西方语言文字,才能将西人所擅长而又没有翻译过来的“测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学到手。他自信“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岀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转相传****一切轮船火器等技巧,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俾助。”广方言馆还学****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机器制造的技术。他在奏请中提出,语言学校的学生,仍可谋取科甲正途。这打破了视西文、西学为奇技***巧的陈旧观念。一般认为,在1872年曾国藩去世之前,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是曾国藩。其实,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态度比曾国藩更积极。
二洋务运动的旗手
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坐上了封疆大吏的第一把交椅,拱卫京师达25年之久,成为“疆臣领袖”,“真正宰相”。这期间,李鸿章大刀阔斧地兴办洋务,引领全国的洋务事业,成为洋务运动的旗手,洋务派的首领,作出了惊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