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领导干部勇作敢于担当的践行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敢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当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注定需要一大批直面难题、敢抓敢管、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只有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才会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才会有所作为、不辱使命。
敢于担当是一种信念。温家宝总理告诫干部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强调的就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为人民利益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理想信念。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起事业发展、担当起历史使命、担当起民众诉求的崇高政治信念,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担重任、扛大梁,树立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谋事干事的拼搏精神。领导干部必须要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把敢于担当的信念,永远坚持下去,始终保持一种蓬勃进取的精神,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干事创业、执政为民中牢树政治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展现人生价值,让敢于担当的理想信念之树长青。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不论官大官小,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意味着肩挑担子,背负责任,所作所为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党所托付的那份工作负责。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担当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如果责任意识不强,责任不明,职责不清,就会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不仅抓落实容易落空,还会出现那种人人都抓落实、谁也不落实的现象。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不愿担当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勇于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战斗、去奉献,以此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要有“在其位,谋其政”的意识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牢记群众的利益,面对风险,敢于负责,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 抛却私心杂念,全心全力、兢兢业业办成事、办好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切实肩负起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
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能力的担当,只能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错。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理清思路,科学谋划,从手头工作开始,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当作提升担当能力的阶梯和展示担当能力的平台,锤炼担当的意志,养成担当的习惯,才能担当起事业的发展,担当起历史的检验,担当起民众的评价,才能践行好“敢于担当”的精神,才能把被动变主动,把劣势变优势,多谋事、多干事,不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挑重担、担重任,不做逃避责任的
“滑头官”,勤思考、勇开拓,不做因循守旧的“平庸官”;求真实、务长远,不做好大喜功的“浮躁官”,切实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持久担当。
敢于担当是一种作风。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敢于担当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魄力,一种争创一流的标准,一种奋发有为的作风。一事当前,对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