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6/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和发展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要求,后来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连在了一起, 绿色壁垒就出现了。以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涉及纺织品、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等。1997年10月,欧盟成员国禁止进口亚洲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七大类共100多种纺织品,理由是产品中含有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物质。

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油漆、涂料、建筑材料、清洁用品、纸张、纸制品、电池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机械产品、鞋类、橡胶制品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

这些对我国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外贸出口额的五分之一由纺织行业创造,纺织行业是创汇的第一大户。中国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