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乌鸦喝水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乌鸦喝水的启示.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6/5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乌鸦喝水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鸦喝水的启示
第三幼儿园张琛轶
背景: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断学****我们体会到《纲要》从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每个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富于个性的新型人才,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主动学****br/>我围绕“新理念,新设计,新实践”的标准,先后设计组织了二次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两个活动的内容,目标,环节相同,后者是在前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反思,调整的,因此两个活动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由此体现的教育理念也不同,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发生了不同。
叙事与分析:
描述一:
2006年4月20日,第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场景一
我举着“乌鸦”指偶,告诉幼儿要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马上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知道,我听过的。”我示意她安静,继续说:“我们可以再听一遍,看看和你知道的故事是不是一样。”当故事讲到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正发愁时,又有个孩子插嘴道:“放点小石头进去,水会升上来的,乌鸦就能喝着水了。”“是吗?”我对他的发言不置可否,转身指着桌上的几组材料说:“这里有小石头、纸片、玻璃珠、木棍…..请每人选一种,放进水瓶里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说完,就让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操作活动。
分析:
活动一开始出现的乌鸦指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听到熟悉的故事名字后,他们头脑中的记忆被唤醒,不少孩子的眼神中流露出渴望表达的愿望,一个大胆的女孩忍不住发话了,但老师的回答,阻止了她的叙述。一切沿着老师预定的计划在进行,可见老师的心中只有计划,没有孩子,老师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计划的执行者,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哪怕是已经会的也要再学一遍。
场景二
我在每组准备了六个小碗,分别放着数量相同的玻璃珠、木棒、纸片、雪花片、小棋子、石头。六个装着水的瓶子,六个有着长嘴巴的乌鸦指偶,让每一组的六个孩子各选一种材料全部放入水瓶中,再用乌鸦去检测能否喝到水。孩子们听话的来到桌边,一人拿了一个碗,其中最晚一个走到桌边的只好拿别人挑剩的。大家安安静静的逐一将材料投入水中,最后根据结果把能使乌鸦喝到水的瓶子挑了出来。
分析:
从表面看,活动提供的材料种类比较丰富,做到了让每位孩子都有可动手操作的材料和机会,但究其实质,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只是停留在操作动作上,即拿起放下,仅此而已,而对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意义并没有去思考分析过,每个孩子只允许和一种材料接触,因此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碗里的材料,了解了这种材料的特性,在水中的状态。教师精心准备的其他材料并没有发挥教育价值。而六只乌鸦指偶的出现既剥夺了孩子们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误差的可能。
场景三
在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水面上升幅度的关系这一环节时,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玻璃珠,让两组幼儿投到水瓶中,我在操作前反复提了要求,让幼儿精确记录当乌鸦嘴能碰到水面时,刚好是投到第几颗珠子了。一会儿工夫,实验结果出来了,一般大珠子用7-8颗,小珠子用10-14颗,我正要组织幼儿来交流这个现象时,妮妮小心翼翼地捧着水瓶上来了,我一看,大珠子满满当当装了一瓶,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