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企培训协议书
一、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统筹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企业对第一线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深层合作,通过工学结合途径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利益互赢。以建立高技能人才合作“双主体”培养基地为基础,将工学结合引向深处,使企业渗透进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逐步将该基地建成具备“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养、就业推荐、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生产与社会服务”多功能的应用电子技术产学合作中心。
二、合作原则平等互助、友好协商、面向市场、能力本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三、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试行。
四、合作内容校企双方合作培养是人才培养根本途径之一,甲、乙双方作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
(一)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校企双方合作开展行业调研,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
案,企业深层次渗透到“认识实习——专门化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社会、企业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过程。
(二)共同制订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案甲方:本着职业性、技术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制定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初步方案。乙方:根据自身对专业高技能人才和行业的了解,对实践教学基地初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指导甲方完善方案,并根据自身条件为应用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三)共同实施工学结合导向课程的教学过程甲方:1)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包括职业素质)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