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质量通病
给水管道渗漏
管道连接处或管道与设备(卫生器具)连接处滴水渗漏。
(1)管道安装过程中,管接口不牢,连接不紧密,以致连接处渗漏。
(2)管道水压试验不认真,没有认真检查管道安装质量。
(3)管道与器具给水阀门、水龙头、水表等连接不紧密,导致接口渗漏。
(4)管道安装完成后,成品保护不力,造成管道损坏。
(1)管道安装时应按设计选用管材与管件相匹配的合格产品,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道连接方式,要求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应的施工验收规范、工艺标准,采取合理的安装程序进行施工。
(2)对于暗埋管道应采取分段(户)试压方式,即对暗埋管道安装一段试压一段,隐蔽一段。分段(户)试压必须达到规范验收要求,全部安装完毕再进行系统试压,同样必须满足验收规范,从而确保管道接口的严密性。
(3)做好成品保护,与相关各工种配合协调。
(4)管道与器具(配件)连接时,应注意密封填料要密实饱满,密封橡胶圈等衬垫要求配套、不变形,金属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转换接头质量要过关,以确保接口严密、牢固。
给水管穿室内楼板或墙体施工不规范
(1)未按规范设置防水套管。
(2)未按规范设置套管(或预留孔洞),在管道安装时,穿越楼板或墙体处随意开洞、割筋。
(3)套管的尺寸、位置及高出装饰面高度不符合要求。
(4)保温管道穿墙处结露。
(5)管道与套管之间渗水。
(6)套管与楼板接触处渗水。
(1)管道穿墙、楼板处,结构施工时未按设计、规范要求预留孔洞或套管(防水套管),漏放、错放预埋套管。
(2)操作人员未按图纸、规范要求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检查不到位。
(3)保温管道在安装之前,未设置套管,或设置的套管尺寸未考虑保温要求。
(4)套管安装于预留孔洞中,封堵不认真。
(1)主体施工时,按图纸要求密切配合土建预埋套管(或预留孔洞)。需要预埋套管的位置,于施工图纸上标好规格、尺寸、标高、轴线位置,施工中跟踪检查,各级检查人员签字后,方可隐蔽。
(2)各种套管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应标准图集加工制作,定位安装:
防水套管应在土建主体施工时进行配合预埋,应固定牢靠,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看护。安装管道时,对于刚性防水套管,套管与管道的环形间隙中间部位填嵌油麻,两端用水泥填塞捻打密实。
安装在墙体内的套管,宜在墙体砌筑时或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埋。如果为砖墙,也可待墙体砌好后开洞,安装管道时埋设套管并用砂浆填补密实封堵。过墙套管应垂直墙面水平设置,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填料宜采用阻燃密实材料。
穿越楼板的套管应在地面粉刷或铺设饰面之前埋设。穿楼板套管的固定可在套管两侧地面处焊两根圆钢,搁置在地面上,然后用砂浆封堵洞隙。若洞隙较大,板底应加托板,托板用铁丝吊在套管两侧的圆钢上,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封堵,封堵前须用水冲洗,楼板堵洞宜采用二次灌堵,且抹面平整,完成后浇水养护并用水试验,确保套管与楼板之间封堵密实,不渗不漏。套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3)保温管道在安装时,预先考虑穿墙、穿楼板的套管,并能满足保温层的厚度。
给水管支(吊架)及支墩安装不合格
(1)支吊架选型不合理,如:有防晃要求的未设置防晃支架、有热伸长的管道未按设计(或规范)设置滑动支架等。
(2)支吊架根部选型不合理,固定不牢靠。
(3)制作支吊架的型材过小,与所固定的管道不相称,制作粗糙,切口不平整,有毛刺;支吊架不预先进行除锈刷一道防锈漆,直接固定安装后才刷防锈漆。
(4)塑料管与金属支吊架间未设置非金属垫或套管、铜管与金属支吊架间未设置橡胶垫。
(1)支吊架选型不合理,制作时不按标准图(或工艺标准)选择型材,片面追求省料;制作下料时采用电、气焊切割开孔,毛刺不经打磨。
(2)支吊架根部处理不规范,焊接不牢固。放线定位不准,管道支(吊)架偏移、间距过大。
(3)对于有热伸缩管道的支(吊)架安装时未考虑管道的热伸缩性。
(1)管道支、吊、托架的形式、尺寸及规格应按设计或标准图集加工制作,型材与所固定的管道相称。孔、眼应采用电钻或冲床加工,焊接处不得有漏焊、欠焊或焊接裂纹等缺陷。金属支、吊、托架应做好防腐处理。
(2)支、吊、托架间距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直线管道上的支架应采用拉线检查的方法使支架保持同一直线,以便使管道排列整齐,管道与支架间紧密接触,铜管与金属支架间还应加橡胶等绝缘垫。
(3)对于墙上的支架,如墙上有预留孔洞的,可将支架横梁埋入墙内,埋入墙内部分一般不得小于120mm,且应开脚,埋设前应清除孔洞内的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