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共38张.pptx

格式:pptx   大小:468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共38张.pptx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8/6/7 文件大小:4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课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共38张.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丁肇中
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自然
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整齐家政。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段:中国学生如何学****自然科学
(2)----(12)段:
(2)谈“格物”、“致知”
(3-5)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6-12)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
(13)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7、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2-5自然段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的出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释义: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补充:关于“四书五经”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都是儒家主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