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闵行大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闵行大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6/8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闵行大道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概述

⑴、规划路(闵行大道-TD23号路)初步设计委托书;
⑵、规划路(闵行大道-TD23号路)道路、排水规划图;
⑶、规划路(闵行大道-TD23号路)综合管线规划图;
⑷、规划路相关地勘资料;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1.《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道路现状评价
道路现状
道路沿线两侧为甲天下住宅小区,现状为正在建设的居民区。
现状评价
道路红线范围内有多条混凝土道路与本工程平面交叉,道路宽度为6至8米,结构为10cm水泥混凝土道路,道路两侧为土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雨水聚积,泥泞不堪,这样的交通环境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且该道路沿线基本没有绿化,空气质量较低,将对诸位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小区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将规划路工程改建成相应级别的城市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道路现状交通量及评价

规划路(闵行大道-TD23号路)尚未形成,现无交通流量。
交通量评价
根据规划,该路为我市南北方向的一条重要的支路,同时考虑其在我市路网的地理位置和项目区域功能,所以规划路建成后,交通量以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为主,小型机动车辆为辅。
道路沿线情况

道路两侧是居民建筑,沿线建筑物高低不等。

该工程位于文物保护区之外,地上无文物标示,地下文物情况须待考古勘探工作进行后方能确定。

该路段两侧沿线没有树木。
河流及湖泊
该规划路工程所在区域内没有河流湖泊。
管线情况
新建道路,沿线尚无市政管线形成。
水文地质及自然条件

地表水
黄浦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段的豫北山地边缘,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工程所在区域主要河流为黄浦江、洪河。
黄浦江属于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其干流自黄浦市姚村镇西北清泉寺至内黄线范阳口入卫河,全长164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百年一遇最大流量4000立方米/秒,设计流量3200立方米/秒,。
洪河是汤河流域羑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马投涧乡的郭家村,属浅山丘地带,到黄浦县高庄乡的汪流屯入羑河,全长约32公里,流域范围涉及到黄浦市龙安区东风乡、东郊乡、龙泉乡、黄浦县曲沟镇、马投涧乡、郭村乡、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跨河而过。。河长155km,区内径流长度约50km,%,河岸较低,河谷较宽,两岸地势坦荡,水量稳定,,,,水流平缓,含沙量低。
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理环境和水文气象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m。由于本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降水的渗入和汇集,而表层岩性又为粉质粘土,透水性良好,又一定的厚度,也有利于降水的渗入和储存。工程区域内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眼岩类空隙潜水,补给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层及砂性土,透水性强。工程区域内的地下空隙潜水的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区域内的总地势因受
黄浦江及洪水河切割影响而呈现南高北低和西南高东北低,其地下水流向与现代地形相一致。
水质评价
由于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细砂,松散、透水性强,径流畅通,水交作用强,含盐量少,所以地下水质较好,地下水类型为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