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会整合教材
----读《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有感
刘教授在文中指出,教师的“课程智慧”是一种专业智慧,体现在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一个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地有意义地处理教材。刘教授对此提出了“吃透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三条建议。
要改变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清楚教材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谈改变教材和超越教材,要谨记不能只为了考试来选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其次,用比较保守、温和的“加法”态度来“补充教材”,既包括教学资料的补充,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等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意义。刘教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表面上在“对话”,实际上是在“独白”;有些老师表面上是在唱独角戏,甚至在演默剧,而实际上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一直认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对于一个语言老师来说,尤其重要。至于更新教材,就是要重新开发教材,在适当补充的同时,要懂得舍弃,学会删减,最终做到对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效率。
我校同时使用4套教材。对这4套教材,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取舍,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不局限于这4套教材,经常从各类英文报刊书籍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素材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大大丰富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不过,这很需要老师的心思和功夫。 
         做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读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一个老师仅仅靠他的外表或者专业知识去打动学生是不长久的,因为老师的年华会失去,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容易被学生赶超,只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长久的,乃至终生的。一个成功的老师,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者,应该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并能指引他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我的教育信条是“让学生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个信条始终贯穿于我的日常教学中。每届学生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起初听我的课都为我流利、纯正的英语折服,但毕业后门记得最深刻的并不是我地道的英语和严谨的教学,而是我展示和传达给他们的一种持久的温情,一种阳光的心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学生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老师。” 
从工作中寻求快乐
  近来,工作之余,阅读了《罗素的道德哲学》。罗素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许多意义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幸福之源》,在这一章中,罗素谈到工作的快乐。在罗素看来,工作与幸福有很大的关系。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有多糟,也千万不能因此而厌恶自己的工作。如果因为环境所迫,不得不做些乏味的工作,也要设法使工作变得充满乐趣。使工作变得有趣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技能的运用,二是建设性。在相当多的工作中,许多情势需要新的技能,于是一个人便可以不断地、不同程度地对此加以完善,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在我看来,教师这门职业,完全可以使我们快乐,因为它既需要运用技能,又具有建设性。需要我们不断地、不同程度对教育教学加以完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