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2008 —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二班班主任林娜
教室是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阵地,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加强教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和健全育人机制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学期从“五抓”入手建设“文明教室”。
1、抓教室卫生习惯。各班级要保持教室地面、黑板、粉笔槽、讲桌、讲台、课桌椅、天花板、玻璃、窗台干净,卫生用具摆放整齐;课前值日生主动擦黑板;无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吃早点、吃零食、乱张贴等行为。
2、抓学生教学秩序。学生进出教室、谈吐文明,举止大方得体;上课保持坐姿端正,不穿背心、拖鞋;自觉遵守教室纪律,保持肃静,不追逐嬉闹、聚众喧哗、打架等。
3、抓课堂纪律管理。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的到来;课堂上保持文明、肃静、精力集中、专心听讲,不谈小话与睡觉,不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迟到者,经教师允许后方可从后门慢步轻声入座,课后主动向教师说明理由。
4、抓环境文化布置。要求教室环境布置整洁、高雅,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教师们充分利用中午、晚上,甚至周末时间,搜集各种有用的材料,用心布置教室,力求将教室布置得更好。塑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教室文化氛围,营造“团结向上、安全文明、卫生整洁、有序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文明学习、健康成长。
5、抓公共设施管理。保管好教室的桌、椅、黑板、门窗、玻璃、灯具、消防等一切设施;爱护教具、设备、墙壁、门窗等,不随意乱涂乱画、乱刻乱踏、脏污墙壁等行为。
尚干中心小学(本部)各班创建文明教室工作总结
(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二班班主任林娜
建设温馨教室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两纲”、提高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温馨教室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在温馨教室创建过程中,江桥小学精心打造了“温馨传递,快乐传真”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从环境建设、人际交往、温馨课堂与心理环境几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一、“温馨传递,快乐传真”之——建设“温馨家园”,体验温馨环境的愉悦
1、及师生所想,及师生所需
教室是师生们的另一个家,这个“家”中环境布置得温馨、舒适,师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得就会很愉快。在物质环境的建设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使环境为师生服务,为师生所需。力求达到“硬件设计讲人性,环境布置显温馨”的最佳状态。创建中,学生从布置干净整洁的教室着手,做到地面没有纸屑,班级无乱丢、乱扔、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环保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过程。教室的各功能区,公开招聘“设计人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认领岗位,黑板报、学习园地、争章栏、植物角、图书角、招贴栏、荣誉角、世博墙、卫生角都放手让学生们设计,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每个功能区都被学生布置得别具一格,焕然一新的教室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对自己布置得教室有一种亲切感、愉悦感,对班级也更为热爱,这种情感是班级进步的动力。同样,由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班风、班训、班标、班歌体现出浓厚的班级文化。纸巾盒、洗手液、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