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
抒情类、描写类、修辞类
篇章结构:
、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以小见大、对比。
常见题型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表达方式: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与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表达方式: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
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篇章结构: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篇章结构: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篇章结构: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篇章结构: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篇章结构: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