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徒手转胎头成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徒手转胎头成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doc

上传人:n22x33 2018/6/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徒手转胎头成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徒手转胎头成功率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顾晓霞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探讨徒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头位难产者207例,采用徒手转胎头来纠正头方位异常。结果成功180例,%。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孕妇心理、产力、胎儿体重、手转胎头的时机、母体骨盆与胎儿的关系、术者的手法和经验等。
【关键词】手转胎头术头位难产影响因素
胎方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手转胎头术是经***徒手转胎头纠正异常枕位的无损伤性干预手段。分娩时枕前位约占90%,胎位异常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占6%~7%[1]。过去对头位难产的处理多以手术结束分娩,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时发现产程异常并适时干预,可以减少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分娩总数为1 485例,对其中的207例产程异常产妇进行手转胎头术,降低了难产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总数1 485例,实施手转胎头术207例,其中初产妇170例,经产妇37例,产妇年龄(28±4)岁,平均孕周39+2周,持续性枕横位163例,枕后位43例,胎头高直位1例。将207例孕妇按宫口扩张程度分组:A组44例,宫口扩张4~5cm,先露棘上1~2cm;B组136例,宫口扩张6~8cm,先露棘下0~;C组27例,宫口扩张9~10cm,~。
手转胎头的指征
(1)无明显头盆不称,采用头位评分法,即骨盆大小+胎儿大小+胎头位置+产力>10分;(2)无重度胎儿窘迫;(3)胎膜已破;(4)活跃期产程异常,***检查发现胎头位置异常;(5)无严重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
方法
术者按手术方法消毒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巾,排空膀胱行***检查再次了解宫口扩张情况及宫颈条件、胎先露的高低及骨质的软硬度、胎方位、颅骨重叠情况、骨盆情况,明确胎头大小,判断有无头盆不称,充分估计手转胎头后经***分娩的可行性。建立静脉通道,在宫缩间歇期进行手转胎头术。术者将食指和中指伸入***内,紧贴胎头,将胎头轻轻上推至骨盆最大平面,待胎头松动后按所查胎方位行手转胎头术。同时加强宫缩,并请助手在孕妇腹部按旋转方位推送儿背至脊前位,协助旋转并按压宫底,帮助胎头固定。虽然胎头方位与胎脊柱方位并不完全一致,但由于胎颈的转动有一定的限度,且部分(约75%)枕横位的脊柱方位偏向横或者后,所以,请助手在孕妇腹部按手转胎头旋转方向协助将胎儿背推送至脊前位(15°左右),可提高手转胎头的成功率。操作时动作勿粗暴,严密监测胎心。若出现胎心异常,应暂停操作。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B组成功率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C组(P<),见表1。表1 各组手转胎头成功率的比较
3 讨论
对本组失败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手转胎头成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孕妇心理、胎儿体重、产力、母体骨盆与胎儿的关系、手转胎头的时机、术者的手法及经验等。
孕妇心理
孕妇心理对手转胎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