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爱残疾人》说课材料
活动主题的产生:
据调查,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其中听力言语残疾约2057万人,智力残疾、肢体残疾877万人,视力残疾225万人,多重其他残疾782万人。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残联成立近十年来,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有求必应,天生的优越性让他们难以体会生活的艰辛和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美德,更使他们缺乏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欠缺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难以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因此,在我校大力开展“五心”教育的大气候下,我开展里了这次以《关爱残疾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了不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如何尊重残疾人和帮助残疾人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学习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思维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活动前的准备:
教师准备: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
设计好《活动计划表》。
活动的流程:
本次活动共设计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我这次展示的是活动的第一阶段,其活动步骤分为:(一)游戏导入;(二)揭示主题;(三)分组、制定活动计划表;(四)阶段小结。其中游戏导入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让学生在(1)单手穿衣服;(2)我做你猜;(3)盲人贴画三个体验游戏中,感受快乐的同时,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这样就能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紧接着我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千手观音》的视频资料以及残奥会的精彩照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残疾人的身残志坚,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心发出对残疾人的赞叹。从而引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为下一环节的活动作好铺垫。随后我又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残疾人的图片,把学生对光环下的残疾人的关注引导到对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的关注。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将活动进行到最重要的环节
——揭示活动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最关心的残疾人问题。(如:(1)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2)残疾人是如何学习的?(3)残疾人是怎样工作的?(4)残疾可分为哪些种类?.......)教师逐一板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保留有调查价值的问题作为以后小组活动的主题。接下来就是分组:我充分根据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主题来组成活动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