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格式:ppt   大小:648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6/10 文件大小:6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大气环境
一、大气圈及其构造
1、大气圈
在自然地理学上,把随地球旋转的大气
层称为大气圈。在通常状态下,可以认为从
地表至1000-1400km的气层作为大气圈的厚
度。在大气圈中的大气分布不均匀,随着离
地表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
2、大气圈的组成
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大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是指从地表至离地10-12km以内的这一层大气。对流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只有十几千米厚的对流层的空气量就占了整个大气层大气总质量的75%左右。
在对流层中,正常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但有时会形成逆温。
(2)平流层
对流层以上直至离地表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中没有什么尘埃和水汽,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有所增加,因此平流层大气处于平流状态,气流稳定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行。然而一旦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则会长期滞留。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使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所以一定厚度的臭氧层的形成对地球环境至关重要。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中间层
平流层顶至离地表80km 这一层。
(4)电离层
在离地80-500km左右的这一空间称为电离层。
(5)散逸层
电离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逸散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
二、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恒定组分

(二)大气的可变组分

(三)大气的不定组分
(一)大气的恒定组分
大气的恒定组分是指大气中的O2、N2和稀有气体。在近地层大气中这些气体组分地含量几乎可认为使不变的,%。
(二)大气的可变组分
主要指CO2和H2O(g),这些气体组分受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正常状况下,H2O(g)约占0-4%,%。
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所组成的大气称为洁净大气。
(三)、大气的不定组分
大气中的尘埃、硫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是大气中的不定组分,当它们进入大气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