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及产状
3. 岩浆岩的产状
第一节岩浆岩的结构
一、概念: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的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二、结构分类的依据
结晶程度
矿物颗粒的大小
矿物的自形程度
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矿物的排列方式
(一)结晶程度
:指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晶质部分(玻璃)之间的比例。
:
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
脱玻化作用—霏细结构:极细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集合体构成,颗粒间的界线模糊。
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球形集合体,正交偏光下呈十字消光。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质。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辨认,包括微晶结构、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等。
全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
(二) 矿物颗粒的大小
A. 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够分辨矿物颗粒
伟晶: d>3cm
巨晶: d=1~3cm
粗粒结构:d>5mm
中粒结构:d=2~5mm
细粒结构:d =~2mm
微粒结构: d =~
B.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
(d <)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二)矿物颗粒的大小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近于相等。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如其粒度依次降低,可称连续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布在小的颗粒或玻璃质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矿物或玻璃质组成。这种结构在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中常见。班晶和基质形成于不同的世代。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粗粒、中粒)结构。此种结构常见于部分深成岩和浅成侵入岩中。
在成因上,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是不相同的。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所以同种矿物在斑晶和基质中的成分差别不大。
等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
为两个世代
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注:目前欧美国家将
二者视为同义词)
(三)矿物的自形程度
: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形态特点.
:
矿物的结晶习性
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
结晶的时间
结晶的空间等
:
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主要由自形晶矿物组成。
他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他形晶。
半自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呈不规则的形态,称为半自形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