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五言绝句.pptx

格式:pptx   大小:177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言绝句.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6/10 文件大小:1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言绝句.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道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现在我们就结合以下四首五言古诗来了解一下五言绝句产生的情况。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xu) ,相教慎出入。”
“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前三首分别是汉代、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的,不讲究平仄粘缀,即使第二首诗的二、四句用了平声韵,但也不协韵。第四首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律诗。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第一节五言古绝
五言古绝最主要的特征是,句中不拘平仄,格律限制也少,比较容易掌握和上手。由于它字数少,篇幅短,容易成篇,有人主张初学者最好先学写五言古绝。
例: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五言古绝末字的 平仄和用韵
五言古绝的首句一般不押韵,在二、四句末用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平仄韵不能混押。第三句的末字通常要与韵脚字的声调相反,即押平声韵时用仄声,押仄声韵时用平声。
平仄声韵不通押,在旧体诗中是很严格的,甚至在押仄声韵时,上、去、入三声韵也不通押,尤其是入声韵强调独立使用。但古绝用韵比较宽,除选定某一韵外,还可兼用相通或相近的临韵。
五言古绝,按其每句末字的平仄及用韵,一般有如下四种常用格式,其中又以首句不押韵的1,2两式最为常见(见下表)。
五言古绝每句末字平仄及用韵格式
格式
首句末字
第二句末字
第三句末字
第四句末字
1
宜平可仄
仄韵
平声
仄韵
2
宜仄可平
平韵
仄声
平韵
3
仄韵
仄韵
平声
仄韵
4
平韵
平韵
仄声
平韵
除以上四种常格外,也有拗格的,即第三句末字与前后韵脚同声,但比较少见。
Tips:
写古体绝句押仄声韵时,一、三句的末字最好用平声;
押平声韵时,一、三句的末字最好用仄声。
五言古绝范例四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平仄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在一二四句末押平声阳韵。每句末字平仄及用韵格式为:平平仄平。即上表的第4格式。
诗句落笔自然,意境深远,描绘出一幅诗人月夜思乡图,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情思,为后人千古传诵。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二四句末押上声麌(yu)韵。每句末字的格式为仄、仄、平、仄。即上表的第3格式。
此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首句末字不押韵,二四句末字押上声养韵。每句末字为平仄平仄。即上表第1格式。
此为田园诗,诗人置于画外,首句“不见”,二句“闻语”,静中有动,托出诗人隐居的怡然自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