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水利工程专业.doc

格式:doc   大小:450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利工程专业.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6/10 文件大小:4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利工程专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利工程专业
“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水利工程
涵盖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指新兴传略产业)
培养模式:硕士工程型
培养规模:20人/年
培养学制:1+1年
水利工程专业简介
一、发展历史
水利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学校长期予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1981年,水工结构工程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科点。随后,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水力发电工程(以后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相继成为全国第一批同类学科的博士点。
1996年,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被列入“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子项目。
1994年,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建设,1997年正式批准成立。
1998年,水利工程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1年,水工结构工程申报并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被列为“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子项目。
2002年进行辽宁省重点学科重新申报,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外,水文学及水资源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2003年,在辽宁省首次举行的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中,“海岸和近海工程”和“水科学和水利工程”被评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
2004年,“海洋和水利资源利用及灾害防治工程”被批准成为“985工程”2期一级平台,成为学校的两个一级平台之一,予以重点建设。
二、现状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建设,尤其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学科地位处于国内同学科的前列。在2003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名全国第三(评估四项指标中的二项重要指标,即学术队伍和科学研究均排名第一)。
2005年,“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评比中排名第二,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光荣称号。
在2006年进行的“十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验收中,“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在2007年进行的全国重点学科评估考核中,2个二级重点学科均以较好成绩获得通过,并被认定为“水利工程”一级重点学科。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组织的三次评估中均取得了优良成绩,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其研究水平和设备条件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具有富有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在海洋环境动力因素的基本理论及其与工程的相互作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防灾、水资源利用和防洪、水工结构的防灾理论与技术、结构可靠性理论、水轮发电机组和厂房结构动力学、高效新型消能工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其中某些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外也有相当的影响。
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研究队伍,目前有两院院士2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0余位,其中长江学者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5位。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条件和优势
本专业在注重学科发展和基础研究的同时,特别注重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先后承担过许多大型工程的设计与研究任务,如我国第一个十万吨级油港的设计、第一个大型核潜艇基地的设计、当时亚洲最大渔港的设计;在国内首先系统开展水坝抗震研究;开展了丰满水电站增建泄水隧洞的岩塞爆破对大坝安全影响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最早提出基于数理统计的裂缝宽度计算模式,并制定工程设计规范;开发首个基于WebGIS的省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开展提高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等。
通过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服务,本专业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培养了一批具备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具备坚实的培养基础。
目录
培养标准……………………………………………………… 1
标准实现矩阵…………………………………………………6
教学计划……………………………………………………10
课程教学大纲………………………………………………… 13
企业培养方案………………………………………………… 31
培养标准
总体要求
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水利工程专业以水利工程为基础,与信息、材料、机械、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具有水利工程技术和信息科学基础、掌握市场经济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有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具备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