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百年文化史.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年文化史.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8/6/1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年文化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近百年文化史
一,名词
中体西用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语,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是洋务派兴办洋务,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核心是以“中学”为根本,以“西学”为辅用。主要是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封建主义的“纲常礼教”,“祖宗之法”和“文武之道”。
民国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是由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
傅兰雅
出生于英国,翻译家,传教士,在中国20多年,被誉为“传科技之火于华夏的普罗米修斯”,它在清政府的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任翻译馆的主管。与中国同事一起,傅兰雅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读本,经手的翻译超过百种,清廷为表彰傅兰雅,特赐他三品头衔。
4西文学堂——洋务学堂的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同时还有京师同文馆。军事学堂,技术学堂,其中福州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学校,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120名幼童赴美。
二,简答
1经世致用思潮的历史影响
西学传入中国的中介和桥梁。西学—经世的新方法和新工具,走向中体西用
使近代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发生了分化A传统的通经致用派:王闿运,廖平。B科学技术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C中体西用派D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
启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浪潮
2各门学科的引进对中国的影响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引进,动摇了以封建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价值观念,使人们重新估量了科学技术的价值——价值观的变革。传统:“巫医乐师百工之流,君子不齿”转变后,科举中增加算学,艺科:学术团体。
对思想界的影响:近代科学知识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宇宙观,甚至成为了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依据。
3传教士办学校的目的
是把学校作为传教的手段,用以传教,训练教民,和培养传教士的助手。
是通过教会学校,最终把中国“基督化”。教会学校的客观作用:一是传播了西学,二是开辟了中国人出国留学的先河,传教士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维新派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科举;废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引进西方近代学制,开办新式学堂,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省府县乡兴学。
革新教学内容,兼****中学,西学
提高教育层次,设立京师大学堂,梁启超:《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国第一个维新派的办学实践。
5清末教育新政兴学育才的措施
废除科举,1905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制定近代学制以广学堂,癸卯学制(中国近代史第一学制)
建立中央教育机构
派遣留学生
6外国人办报活动的客观影响
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1)西方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技术传入中国(2)西方近代报刊的样式(版式)传入中国(3)外报聘用中国人进行印刷,编辑工作,为中国人办报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4)教会报刊的社会性,公开性,新闻性以及所宣传的言论,出版自由的观念,突破了中国古代邸报为官方文书汇编的传统模式
7王韬的变法革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提出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国内外贸易,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机器纺织,修建铁路,建造轮船)
在教育上,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教育内容,用实学取士的办法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