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中加学校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之路,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等文件和规定,学生处制订德育三年规划。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习惯的做法、说法遭到质疑,甚至责难。积极变革、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已经是摆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和要求。如果我们没有特色,不创品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将无法立于不败之地,无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据此,结合我校实际,三年德育大致规划如下。
一、德育目标设定上,实现以人为本、多层次、序列化
指导思路:
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长期以来,我们在人的培养目标,或者说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的设定上存在问题,主要有强调共性多、个性少,关注群体多、个体少,强调规范多、疏导少。德育目标倒挂(小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要做合格公民)等。
而教育实践表明,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人,其发展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我们既要有面对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也要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目标,社会发展现实是既需要道德高尚的人,也需要公私兼顾的人,现实更存在把个人利益第一的人,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切合实际,避免虚、大、空,而要真、细、实,并且从以往培养安分守己、听话的学生,转向提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更加切实实际,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多层次道德水平的学生,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道德素质的多层次需求。
具体措施:
我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方针以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政策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特别重视与加强生涯规划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实现在三个方面的发展,即: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自主而和谐的发展(包括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以及可持续发展。
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终生学习者、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具有国际视野、尊重多元文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世界公民。
二、德育队伍建设上,实现区域差异管理,促进全员德育建设
指导思路: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逐渐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三全”(全心、全员、全方位)管理体系,使我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逐渐从自发的到自觉的、从经验的到科学的、从单一的到系统的。学生处作为德育工作主管部门,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中枢机构,工作重点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协助并指导年级组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2003年至今,已制订规章文件等200余份,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避免偶然
性、随意性、临时性,逐步走向系统化、系列化、一贯化,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具体措施:
1、学生处建设。所有人员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目的、意义与内涵,更新德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和全心、全员、全方位的“三全”德育思想,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坚持“育人德为首”的原则,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树立牢固的德育科学意识和质量意识。为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求,学生处制订了《德育工作人员守则》,要求所有德育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①、树立“育人德为首”的教育理念,把建设“三全(全心、全员、全方位)德育体系”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与追求。“三全”即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德育服务,倡导全员参与德育工作以及校内外全方位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点落在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养成。
③、把激发、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
④、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引导,爱护、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⑤、“学校永远有差异,学生永远无差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成绩和发展阶段。
⑥、爱生如子,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性别、出身、当前发展水平,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⑦、所有学校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必须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与要求。
⑧、所有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具有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相结合的特点。
⑨、德育评价要以激励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