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20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ppt

上传人:s1188831 2018/6/11 文件大小:2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目背景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0~-,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时间图像”、“牛顿第二定律”这几个知识内容。
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都是Ⅱ类要求,能突出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力和运动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及对策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针对措施
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
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0~-,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审题
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说明0~,,但两段运动的加速度不一样,合力发生了变化
0~-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说明两物体具有共同速度
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物块始终没有脱离木板
解析
(1)从t=0时刻开始,木板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t=,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刻速度的大小。设木板和物体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μ1 + 2μ2 )mg=ma2
由以上方程得:μ1=, μ2 =
(2).,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μ2g,由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μ1mg< μ2mg,所以物块与木板不能相对静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则木板的加速度为
则物块和木板的位移分别为: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滑板——滑块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两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为x1,滑板位移为x2,则同向运动时:L= x1-x2;反向运动时:L= x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