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船舶减排的标准之困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程楠李军 2009-7-14 10:25:10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控制和减缓能源利用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航运业所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其总量大约相当于全世界CO2排放量的3%,且该数字还将随着世界贸易活动和国际航运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从船舶的整体设计入手来降低船舶CO2设计指数,是从根本上控制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船舶工业标准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船舶CO2减排的要求,涉及的相关标准也比较少。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标准化工作有待于深入开展。
IMO减排行动提速
    关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同意采取两步走的方法讨论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第一步为与温室气体限制或减排有关的技术问题;第二步为政策性问题,包括“平等适用”或者“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的适用。国际海事组织(IMO)在MEPC第55届会议提出了“限制和减少国际海运CO2排放机制工作计划”及其时间表。但随着国际环保压力不断加大,IMO提前完成“减少国际航行船舶CO2排放的机制制定”工作的“CO2排放指数机制”和“CO2排放基准”。国际海事组织MEPC第57届会议正式通过了MARPOL附则Ⅵ关于减少船舶有害气体排放规则的修正案。MARPOL附则Ⅵ关于防止船舶空气污染规则已于2005年5月生效,%的49个国家批准了该附则。MEPC第57届会议专门成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小组,批准了关于加快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工作的建议,并于会后增加一次“CO2排放指数机制”会间工作组会议。会上,丹麦和日本分别递交了以“新造船强制性CO2设计指数”和“船舶实际营运状态下每单位装货容量CO2排放指数开发”为议题的报告,并在会后形成了一个保留丹麦“设计指数的数值界定主要与船舶尺寸和船型密切相关”的结论,同时又加入日本“充分考虑实际航运条件的船舶排放指数”的新CO2设计指数公式。可见,有效减少或控制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IMO今后一个时期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议题。
船舶CO2设计指数呼之欲出
    船舶CO2设计指数是一种可行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政策手段,它将技术性设计要求与操作性和市场性措施分离开来。设立船舶CO2设计指数旨在使新造船舶的能量使用效率达到基准要求,并使新造船舶的CO2排放达到最小化。
    丹麦船东协会(DSA)用了212条船作为样本来分析和研究CO2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数据大多以普通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例,但为研究不同船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工作也同样考虑了干散货船和液态散装货船等船型。经研究,CO2设计指数与燃料消耗率、主机功率、船舶航速和载重量这四个参数相关。
    根据CO2设计指数公式,通过对大量现有船舶相关设计参数的搜集和计算,能够求出同一类型不同吨位船舶的CO2设计指数,同时还可以通过曲线拟合来求得CO2设计指数的基准线方程(不同类型的船舶有不同的曲线方程)。为了建造环境友好型船舶,新造船舶的CO2设计指数值应该低于基准线上相同吨位处对应的CO2设计指数值。如果要求所有新造船舶的CO2平均指数在此基准线以下,那么就可将该基准线向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