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纳西民居房屋构造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56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西民居房屋构造特点.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6/11 文件大小:5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西民居房屋构造特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纳西房屋构造特点
2011年06月22日 14:01丽江旅游网我要评论(0)
[导读]纳西民居外貌特征:外墙砌不到顶,后墙上部用板枋材隔断,两端山墙用“麻雀台”压顶与山尖隔断,出檐悬桃显得很深邃。山尖悬串一块很长的悬鱼板。墙体从下到上往里微微倾斜,屋面舒展柔和。使房屋构造轻盈飘逸。
纳西民居是木构为骨架,以木结构为主的土、石、砖、木混合构造体系。因构造种类众多,房屋造型多样,内容丰富。每种构架式都有其名称,各种构架组成的房屋以构架式命其名称。木构架分类、特点及使用功能。
(一)平房类构架:按瓦屋面下覆盖空间尺度分有三种:无厦平房构架,该构架所组成房屋通常叫小平房;有厦平房构架,该构架所组成房屋通常叫平房;削京(金)后京大平房构架,该构架所组成的房屋通常叫两面厦大平房。
前后院中宅园部分要求采光较强的书房采用小平房;在城镇,组织庭院时鉴于经济原因或宅基地制约,多采用小平房,在城郊及乡村的农舍很少采用小平房,经济条件较差者,采用有厦平房作厢房来组织庭院;多进多套院的大型民居中,常用两面有厦的大平房作花厅或过厅,每逢家里喜庆宴客时常作客厅招待贵客,一则不受楼上传来的干扰,二则该构架较高,与相邻房屋相交部分屋檐便于错落叠交,且室内便于设置——悬灯树红等。尤其是座落于东、南位的花厅或过厅,采用平房对庭院采光向阳更为有利。
(二)闷楼类构架:它以底层厦子顶上有无数板面区分,有三种构架形式:闷楼大辟、闷楼走京、蛮闷楼。三种形式组成的楼房皆无腰檐,房屋较矮小,尤其是楼层,民间传说是木土司的戒规,百姓只许盖这种楼,其用意为“见木低头”。虽然房屋的楼层较矮,与阁楼有些近似,但不雷同,三间一坊有一通道可过人,从一端间到另一端间。民间经验,闷楼较防风,故常年风流量较大的地段,多采用闷楼组织庭院。
(三)两步厦构架: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现存传统民居中,建盖年代最早的是“两步厦”楼房。它的构造特点是厦子顶上没有楼隔屋传来的干扰,是强调厦子的一种楼房。楼的纳西语叫“蹉”,与汉字词义“跳”是同音,从楼下“跳”到楼上,从平房演进为楼房。“两步厦”的纳西语意叫“两节楼”,其含意为平房顶上再加一层,房屋变成楼房。纳西民居中,几种类型的楼房称谓均用汉语词汇,不管城镇还是边远山区,而“两节楼”的称谓一直延用至今。在组织庭院中,“两步厦”常作主导房屋的正房,官绅宅第尤其如此。
(四)明楼类构架:明楼构架的特点是没有厦子。即“两步厦”构架减去厦子部份,故两步厦构架也叫“明楼大辟”。明楼体量较小,又称“小楼”。“四合五天井”中的耳房由明构架组成。丽江因烧柴做饭及煮猪食,烟子自由排出,对厨房的空间要求高,一般在西北漏角里的小楼除去楼隔层作厨房。在城市民居中,宅基地较小者,也把明楼作两边厢房组织庭院;厨房以外的其他漏角里的小楼,常作为较幽静的书轩;城区常把其中一漏角作马厩,用以饲养坐骑。把明楼构架加一腰檐与正房相呼应,其做法有二:一是吊脚楼的做法叫“明楼吊厦”,二是骑楼的做法叫“明楼骑厦”。临街面时两面均加腰檐作铺面,这时即成为前店后院的商业店铺或手工业兼经营的作坊。或饮食店铺。
(五)蛮楼类构架:这类构架的厦子在楼层下,农舍中常作“草楼”,楼层可储存更多的草料。蛮楼也像明楼一样可以加腰檐,即吊脚楼式的称“蛮楼吊厦”,骑楼式的称“蛮楼骑厦”。无腰檐的称“冲天蛮楼”,“跑马转角楼”式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