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采购需求
(以下采购需求部分由采购人: 旌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并负责解释)
项目介绍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城乡区域的地形地物、土地覆盖、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与之相对应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气候恶化、地貌急剧改变、可利用水资源逐渐匮乏、生物多样性剧降、环境污染趋重、灾害频发等等,环境与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一直以来都与城市发展保持着紧密联系,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城市的急剧扩张,生态空间作为发展建设中的最“弱势空间”而遭受严重侵蚀,城市生态建设也在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集中表现在:
1)价值取向上,作为“弱势空间”的绿地生态空间的地位缺失;
2)规划主导上,作为专项研究的绿地生态规划的被动介入;
3)功能决策上:绿地生态空间价值衡量标准片面单一;
4)空间布局上,土地空间限定下的绿地生态结构合理性欠缺;
5)决策与管理机制上,与成熟完善的建设用地管理机制相比下的缺失。
而与之对应,我们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规划中,亦存在着明显偏重与缺失,这体现于重形态、轻结构;重指标、轻效益;重目标、轻途径;重内部性、轻外部性;重理性规划而轻政策管理等等方面。因而,针对转型期城市发展,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互结合开展融合创新的尝试与研究,是指导今后国土空间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全新战略。其意义体现在:
1、发展模式上,引发一种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引发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于城市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包括对于城市发展的空间以及时间模式、城市建设主体导向、空间媒介以及发展规模等,以绿地生态网络为引介,转换发展思路。
2、规划思路上,实现生态绿地与城市发展的交互耦合与系统优化。重新审视绿地生态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来完善当前的城市建设理论,将绿色生态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视为一种基本要素用于城市空间物质发展的基本框架,引导城市有机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动态环境中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建构方法上,建立突破传统时空限定的生态网络构建的技术路径。实现生态网络规划由“功能规划”向“效能规划”的转变。建立和完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理论体系,为品质城市生态建设引入科学、;理性的规划方法,实现整体功能效益的最大化。
4、实施管理上,提出建设高效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实施管控的策略与途径。如今城市建设用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已日趋成熟,涵盖从选址、用地许可、规划许可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而作为非建设空间的城市生态绿地,其用地建设与管控,则主要采取绿地用地边界的管理以及“绿线”管理等单一管理,缺乏多元控制性、引导性管理方式,则更加导致原本“弱势”的城市生态绿地在具体建设实施以及管理控制过程中无据可依。
该规划应全面贯彻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思想,落实省城乡规划改革要求,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强城市空间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同时作为安徽省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先行城市,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生态文明参考。
二、规划目标:
城市生态网络是寻求城市绿地生态最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