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6/12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来源:金华日报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增加人才资源总量
(二)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主要举措
(一)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二)构建开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
(三)拓宽国内外人才引进渠道,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
(四)优先推进企业人才开发
(五)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
(六)加强人才载体建设
(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八)健全人才发展投入保障机制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二)海内外英才引进“千人计划”
(三)浙中城市群内核人才集聚工程
(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七)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程
(八)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九)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十)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十一)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十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十三)海内外金华籍优秀人才智力回归工程
五、重大政策
(一)实施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
(二)实施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
(三)实施扶持人才创业的投融资政策
(四)实施促进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的政策
(五)实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政策
(六)实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政策
(七)实施优化人才生活保障的政策
六、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三)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四)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浙中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04年第一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制定实施一系列人才发展重要政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培育引进创新创业载体,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人才总量较快增长,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培养造就了大批善于创新、敢于创业、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优秀人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立足金华实际,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投入逐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上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推动力的理念,抓紧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人才强市建设,努力形***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优先、引领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坚持从金华实际出发,围绕“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浙中崛起”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扩大人才总量为基础,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升人才集聚力、竞争力和贡献力,为我市经济社